top of page
  • 品嘉

Q1:鄉里盛傳一坪換一坪,是欺騙地主的手法?

品嘉反對高房價和暴利,只講真話、談內幕、不鬼扯。我們堅信専業、微利和價值創造。矢志以公正、不偏私的態度和民衆分享正確、專業的房地産知識。樂見台灣的房地產走入合理的經營環境,協助民眾買得起、住得進好屋。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博士認為,郝龍斌市長時代為了推廣都更提出「一坪換一坪」觀念,因無法實際落實,而讓民眾對都更有了錯誤認知,建商與居民為此爭議不斷。住戶若達不到原先期望,往往演變成釘子戶,不僅拖延改建案進度,亦影響其他都更戶權益。以台北市住三用地225%的法定容積來說,早期房屋只實施建蔽率而沒有容積率管制,意指當時房屋以建蔽率來計算,大概都占有6至8成的土地面積,當建築物建到四到五層樓高時,其容積率都已達240%至350%間。此時,不論是給予40%上限法定容積獎勵或15%原容積獎勵,改建後室內一坪不但換不回一坪,有時甚至0.7坪都達不到,這也是當今台北市住宅區老房子很難改建的重要因素。

而在政府積極推動危老改建的情況下,為改變民眾對於改建的認知,培訓了大批「推動師」協助民眾辦理危老改建。政府更給予推動師推廣獎金以利改建之進行,但部分推動師或因專業知識不足,或是只求達到目的,不擇手段,反而為日後的危老改建添加了種種爭議及糾紛的可能,甚至造成爛尾樓。

「政府施政不務實,起初雖動機良好,但無法有效切入實際狀況,結果往往反其道而行。」政府若要改善現況,應該站在輔佐的角色制定完善法規,成為有制度化且明確的機制,再交由民間市場去運作,而不應自己成立機構組織,投身市場,與民爭利,導致惡性競爭,為市場的長遠發展埋下不利的惡果。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未命名-1_工作區域 1 複本 2.png
bottom of page